怎样炒股配资 1941年,斯大林和朱可夫吵得不可开交,两人各执己见,一时间气氛剑拔
1941年怎样炒股配资,斯大林和朱可夫吵得不可开交,两人各执己见,一时间气氛剑拔弩张,然而就在这时,斯大林的侍卫长阿尔卡基耶夫突然抬手给了朱可夫两巴掌。
1941年6月22日,德国撕毁《德苏互不侵犯条约》,突然对苏联发动了代号为"巴巴罗萨"的闪电战。德军主力由三个集团军群组成,分别向列宁格勒、莫斯科和基辅方向推进。
在战争爆发的短短三周内,德军就突破了苏联的防线,长驱直入数百公里。
面对这样的局势,苏联最高统帅部召开了紧急会议。作为苏联红军总参谋长的朱可夫,根据前线战报和军事情报,做出了专业的战略判断。
他认为德军此次进攻的主要目标是莫斯科,基辅虽然重要,但在当前形势下并不具备死守的条件。朱可夫建议将驻守基辅的军队有序撤退,集中力量保护首都莫斯科。
然而,斯大林对这个建议持完全相反的意见。作为苏联的最高领袖,他坚持要保护苏联的每一寸领土,尤其是基辅这样的重要城市。
在克里姆林宫的一间办公室里,两人就基辅的战略部署展开了激烈的争论。
就在这剑拔弩张的时刻,斯大林的侍卫长阿尔卡基耶夫突然走上前,给了朱可夫一记响亮的耳光,阿尔卡基耶夫并未停手,又补了第二巴掌。
阿尔卡基耶夫对朱可夫说:"身为军人,你的使命是服从命令。"朱可夫沉默片刻后转身离开了办公室。
当时的斯大林对异议分子往往采取极端手段,而阿尔卡基耶夫的这两记耳光,恰恰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。
事实证明,朱可夫的判断是正确的。两个月后,德军对基辅发起了猛烈进攻,驻守的苏军第五集团军遭遇重创,66万官兵几乎全军覆没。
这场惨败之后,斯大林不得不重新审视朱可夫的战略眼光。他再次启用了这位能征善战的将领。
基辅战役的惨痛教训之后,斯大林重新启用朱可夫担任苏军元帅。在这场关系苏联存亡的战争中,朱可夫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。
1941年9月,朱可夫被派往列宁格勒战场。面对德军的猛烈进攻,他立即对防御体系进行了全面改革。
朱可夫首先调整了炮兵部署,将高射炮集中布置在制高点,有效遏制了德军的坦克部队。同时在敌军必经之路上设置大量火力点,形成交叉火力网。
这种部署方式取得了显著效果。德军原本每天可以推进5公里,但在新的防御体系下,一个月仅能前进不到2公里。这大大打乱了德军闪电战的节奏。
1942年夏,德军再次发动大规模进攻,这次的目标是斯大林格勒。希特勒认为占领这座以斯大林名字命名的城市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。
朱可夫分析了当时的形势,提出了一个新颖的作战方案。他放弃了传统的野战模式,而是选择了巷战策略。
他将部队分成小规模作战单位,每个单位都配备了手榴弹、机关枪和反坦克武器。这些小分队在城市废墟中灵活机动,打一枪换一个地方。
这种战术让德军陷入了困境。他们的坦克在狭窄的街道中难以发挥优势,空军又因为怕误伤己方而不敢大规模轰炸。
战斗持续到1943年2月,德军第六集团军被全歼,德军元帅保卢斯被俘,这是二战中德军被俘的第一位元帅。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了整个战争的转折点。
这次胜利之后,苏军开始了全面反攻。朱可夫率领的部队一路向西推进,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德军占领的城市。
1945年4月,苏军终于抵达柏林城下。在朱可夫的指挥下,苏军发起了最后的总攻。德军在柏林的抵抗很快被摧毁。
5月2日,柏林守军投降。5月8日,德国在柏林郊外的卡尔斯霍斯特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。作为苏军最高统帅部代表,朱可夫接受了德国的投降。
1945年5月9日,胜利的消息传遍了整个苏联。朱可夫因其在战争中的卓越贡献,四次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。
6月24日,莫斯科举行了盛大的胜利阅兵式。朱可夫骑着白马,担任阅兵首长,接受了红场上数万部队的检阅。这本该是斯大林的角色。
然而,战争的胜利并没有给朱可夫带来长久的荣耀。仅仅一年后,这位功勋卓著的元帅就陷入了政治漩涡。
1946年,一些与朱可夫关系密切的将领被逮捕。在审讯中,这些将领声称朱可夫骄傲自大,对斯大林不敬。
随后,有人向斯大林报告,说朱可夫在德国战场上搜刮了大量财物。苏联当局对朱可夫的住所进行了搜查。
搜查人员在朱可夫的别墅中发现了大量古董和艺术品。
朱可夫解释说,这些物品是从德国废弃的别墅中收集的,他认为这些都是国家财产,只是用作临时装饰。
1947年,朱可夫被解除了所有重要职务,被调往远离莫斯科的乌拉尔军区任司令员。
1950年,朝鲜战争爆发,国际形势再次紧张。斯大林重新启用了朱可夫,将他调回莫斯科。
1953年初,斯大林秘密召见了朱可夫。这次会面的内容至今仍是一个谜。几天后,斯大林就去世了。
斯大林去世后,1955年,朱可夫被任命为苏联国防部长。但这个位置他只坐了两年就再次被解职。
直到1965年,勃列日涅夫上台后,朱可夫才真正获得了平反。
1974年6月18日,这位传奇元帅在莫斯科去世,终年77岁。苏联政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怎样炒股配资,他的骨灰被安放在克里姆林宫红墙下。